; 比如二入学海这件事情。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慕容家族动用了自己的力量,让年轻一辈的部分人,二入学海,第二次凝聚文胆。
这种事情,也算是这些底蕴世家内部之间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了。
每一次学海开启。
总有一些人,能够二入甚至三入学海。
羡慕?嫉妒?恨?
没用。
世界本就如此的现实。
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最为关键的。
羡慕嫉妒恨别人,对于增强自身的实力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想要凝聚五常文胆,难如登天,可就算无法凝聚五常文胆,能够多凝聚出来一种文胆,对我等也有巨大的帮助,走吧,咱们不要继续在此地停留了,去圣岛之中找找,看看是不是能够感悟出来一些比较高等级的道!若是感应到了,大家都可以尝试着去凝聚新的文胆,具体能否凝聚成功,各凭造化!”。
慕容贤说道。
慕容贤的地位是最高的,虽然同为大儒世家的嫡系子弟,哪怕慕容天的地位也比不上慕容贤。
这是因为。
慕容贤的父亲是翰林文位。
而慕容天的父亲是进士文位。
嫡系子弟之间的地位高低,则是有父辈来决定的。
听到慕容贤的一番话之后,一群人赶紧应了一声“是”。
然后这群人开始在圣岛之中探寻起来。
不久之后,他们看到了十几只白鹤在山林之中休息。
一群人顿时对这些白鹤展开了攻击。
这些白鹤展翅高飞,想要逃之夭夭。
但是没有能够逃出去,被这些人击杀。
在他们击杀了这些白鹤之后,山林之中,传出来了一道声音。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慕容贤笑着说道,“这些白鹤为道所化,这里记载的道应该与白鹤有关系,白鹤可以飞行,所以感悟这里的道,凝聚的文胆,应该是与飞行有关的文胆,感兴趣的可以在这里尝试着凝聚此类文胆”。
文胆并不是无限凝聚的,理论上来讲,最多可以凝聚五种文胆,但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凝聚文胆,需要对道有很深的领悟,这是其一。
凝聚文胆,需要有文气支撑,这是其二。
凝聚文胆,需要有才气支撑,这是其三。
很多人只能凝聚一种文胆,哪怕他们感悟了第二种道,也无法凝聚相应的文胆。
这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文气或者才气,不足以支撑他凝聚第二种文胆。
因此,哪怕这些二次甚至三次进来的秀才,也都是有针对性的去凝聚新的文胆。
而不是随便凝聚一个文胆。
当然。
这些人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奢求着去凝聚传闻之中的五常文胆。
五常文胆作为至高文胆,哪是那么容易凝聚成功的?
哪怕在这种文胆所在的地方悟道,也不一定能够感悟出来五常文胆所蕴含的大道至理。
而就算感悟出来了五常文胆的大道至理。
文气能够支持自己凝聚这种文胆吗?
才气能够支持自己凝聚这种文胆吗?
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对这种文胆倒是颇为感兴趣!”。一名秀才说道。
“我对这种文胆同样比较感兴趣!”。另外一名秀才开口说道。
对这种文胆感兴趣的秀才赶紧去领悟,凝聚这种文胆,其余人则是在一旁等待着。
在那二人成功的凝聚了这种文胆之后,一行人则是继续出发前去寻找新的道去了。
苏毅自然不清楚这些事情,苏毅现在凝聚了义之文胆,礼之文胆,信之文胆。
五常文胆之中的仁之文胆,智之文胆,则是未能领悟。
所以苏毅尝试着感悟仁之道与智之道。
若是能够找到仁之道与智之道所在的地方。
那么。
到时候凝聚仁之道,智之道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五常圣道,全部凝聚而成,五常文胆循环不息,可以想象到时候苏毅的文胆将会何等的恐怖。
简直能够压制天下间所有的文胆。
除非对方也如苏毅一样能够凝聚出五常文胆,否则的话,都要被苏毅压制。
没有多久,苏毅便感应到了圣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对待事物的态度要诚实,内不自诬,外不自欺,也不以华丽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以欺人,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聪明、智慧的表现。
“听到”这道圣言之后,苏毅的精神不由猛然一震。
这是孔子对于“智”的描写,他成功的感悟到了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