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嵴山以北,冰封的荒原。真正到过北方荒原的人都难免会注意到一个令人感到怪异的事实,那就是尽管这里终年都在飘雪,可地面上的积雪意外的薄。
当然,这里的薄是一个相对概念,覆盖在此的雪层仍然可以轻易没到小腿中间,但和动不动就把人埋掉一半甚至没顶的超厚积雪相比,它就薄的不可思议了。
这种情况几乎遍布整片荒原,不论是灰塔之下,还是龙嵴山山脚,平坦荒原上鲜有地貌的起伏,有的只是厚度一致的皑皑白雪。
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灰袍们或多或少的都好奇过,不过他们终究不是自己的老师,还没有那么宏大的格局可以轻易找到某种异常天气的产生原因。
事实上,在这个不存在卫星或其它宏观观测手段的时代里,再博学的人也只能从眼前的状况来向外推而广之的判断天气,他们不是没有理解宏观天气变化的能力,而是缺乏那样的视野。
因此也就无怪起司和咒鸦麻木的接受了冰原的状态,有时越是习惯的环境,人越是察觉不到它的特殊之处。
这与见识无关,纯粹是思维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构建的关系,换言之,生物会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果有能力还会改造生活的环境,可他们唯独不会思考,那理想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么出现在脑子里的。
灰袍们各自有各自想要生活的环境,所以他们离开了灰塔后就很少再回来。但对于这片养大了他们的荒原,他们也各有应对的办法。雪橇就是灰袍们公认的,在这片土地上最好的代步工具之一。
灰袍之间罕有直接较量,唯独雪橇是个例外,事实上灰袍们真的举办过不止一届雪橇大赛,场地就是灰塔下面的冰原,只有在这个谁都能用,谁都要用的交通工具上,他们才会少有的放弃争议,认可彼此具有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的价值。
基于这些原因,起司和咒鸦自然在离开龙嵴山后想要制作一台雪橇,可在他们动工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雪橇,都是需要有生物来拉拽的,而现在除非两个灰袍轮流担当驮兽的角色,否则他们并无办法为雪橇提供稳定的动力。
而显然已经在翻山这件事上用过笨办法的两人,都已经没有了继续脚踏实地的耐心和体力,为了接下来可能的大战,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只快捷又方便的雪橇。
“我觉得风就可以。像船帆那样借助风力,我们就不需要拉力,可以一路滑过去。”咒鸦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旱地行舟是笑话,可雪地行舟就不一定,雪橇加风帆的设计确实有值得尝试的地方。
“然后在转向的时候被甩出去,或被风带到根本不想去的地方?船只在水里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它的底部有相当一部分陷入了水体,而雪橇是浮在雪面上,这会让它极度缺乏稳定性。从而让驾驶过程异常的,不安全。”
风帆雪橇的设计当然有灰袍提出过,甚至还有许多在此设想之上制造出的原型机,其中不乏加装了龙骨一样的结构,能够探入雪地下面保证雪橇稳定性的设计。
但问题是冰原上并非真的一马平川,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