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主持人的寒暄之后,决赛开始了。
决赛的评判并没有安排给每一支队伍的实验顺序,而是让各个队长及组员自行把握时机。
比赛的要求是,依照现场参赛队伍自己的选择,从海水在初期污染、中期、后期等三种时间环节,检验每支队伍的设计在不同的时间环节下的实战效果。到最后三名角逐时,如果有两只队伍的成绩相同,则要进一步评断海水下海洋生物所承受的影响,由此判定两支队伍除污效果的优劣。
经过两两队伍的比拼效果来看,最早开始的1队和2队这两只队伍,都采用了三代的消油剂,唯一有区别的是设备的设计理念和投放消油剂的方式略有分别。
这种消油剂属于浓缩型的,且其原料山梨醣醇、脂肪酸等都是来自农副产品,溶剂是用合成的聚乙二醇,毒性非常小,只是第一代产品的1‰,投放的方式是采用了大包装投放,这种消油剂投放设备可以在摩托艇上使用,也可以在中型舰船上使用,造价比较低廉,应用起来很方便,这两支队伍的设备一经实战,便取得了初期和中期两种污染状态下的海水除污的不错的效果,不过可惜的是,在污染后期的处理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专家们给的评价均是“b+”。
接下来的3队和4队的设计方案是也是采用了部分剂量的三代消油剂,但是在中期和后期的处理上,3队采用了大量的活性炭材料进行处理,而4队则是采用了微生物分解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3队得到的评价是“a-”,而4队则是得到了“a”。
第5队,则是另辟蹊径,他们虽然也采用了活性炭吸附的方式进行除污,只不过在投放活性炭之前,对于初期的污染区采取了分割区域的拦截撇捞法,而后期,也是采用了微生物分解的方式,由于在污染初期所取得的成效最大,加上对于石油做到了可回收再利用,因此得到了“a+”的评价。
终于轮到里瓦、莎莉和赵一理这第6队登场了,慕尼黑大学这一组参赛选手,由于分别来自于设计工学、海洋生物学和物理学等三个方面,因此博采众长的设计出了一套很是适合中后期石油污染危机的解决方案,核心设计来自于赵一理的提议,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吸附用品——稻壳加工而得到的活性炭,这种设计的核心,由低成本的稻壳制作的活性炭,分装为小包装作为吸附载体,投射设备一方面除了投射这些小包装吸附体之外,另一面还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清理,反复投放。由于稻壳炭制作简单、原料充足,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不仅为稻壳的深加工和利用探索了一条道路,而且在石油污染海域以及含油污水前期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也是获得了“a+”的评价。
如此一来,冠军则就要在第5队和第6队之间产生了,成绩落后的其他参赛队伍实际上对于成绩也不是很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在对手的设计中获得灵感,对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也不恼,反而因为失利,变得更加专注于接下来要进行的最后一步评选——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的较量。
场上此时气氛异常的热烈,专家们分别对第五队和第六队除污之后半个小时左右的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对比。
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媒体和总计大约3000多名海洋及科技爱好者,从这个角度来说,xprize这一次的组织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主持人很是兴高采烈的将xprize这一个公益组织的前世今生对现场的媒体和观众做了正式的介绍,同时邀请了宝马博物馆的馆长斯蒂文先生也即兴的做了演讲。
斯蒂文先生,50多岁,带着一副老式的圆边眼睛,有些谢顶,但是精神状态和穿着都表明这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的一个学者,他饱含热情的演讲,号召更多的年轻人,组织都要关注大自然,把科技用来改造生活,还真是一个很博爱的人士。
十分钟后,专家们派了一个代表,走上了主席台,手持着话筒,有些小激动的当众宣布了最终评选的结果。
这个海洋生物学家很是兴奋的说道:“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下,代表我的同仁们来做这样的评选,现在我来宣布最终的评选结果:
第5队,美国加州大学科研组,决赛最初评价分为a+,经过第5队净化后,对于海洋生物影响等级被检测为3级,属于轻度影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