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买的,一个锅煮饭一个锅炒菜,吴正林正忙乎的时候,秦少年从屋里走出来,蹲在东灶台准备烧火,吴正林忍不住向叶静客那边瞅了一眼,叶静客给了他一个,没事的眼神,这些小事他想做就做吧。
中午饭叶静客留下来跟吴正林和秦少年一起吃的,三个菜一汤,他们这里吃饭是没有喝汤的习惯的,叶静客跟秦少年聊天的时候知道他老家那边是这样的,因为他说这个的时候脸上有明显的怀念,所以叶静客记的清楚,在县城专门买了一大一小两个瓦罐,还让吴正林向她娘请教怎么煲汤,今天是中规中矩的鸡汤,叶静客喝了小半碗,稍微有点油腻,喝完赶紧吃了点菜压下去。
吴正林虽然一直在吃着饭,时不时的看对面的秦少年一眼,想从他的脸上看看是否对这顿饭满意不满意。秦少年盯着那罐汤看了一会儿,没等叶静客动手就自己倒了一碗,饭菜吃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始喝汤,喝完看着吴正林,面部表情柔和下来几分,“很好喝,麻烦里了。”
吴正林才知道人家都发现自己偷看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埋头开始踏踏实实的吃起来。
吃完饭收拾好,叶静客让秦少年去休息,她和吴正林开始布置右侧这排最后那个房子,那里是用来做烟房,取烟是制造墨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墨的质量如何绝大程度上取决于烟烧的怎么样,叶静客功课已经做的十分好了,但是理论是理论,真正实践起来才能知道到底能做的怎么样,所以心里还是有些小紧张的。
烟房很长,偌大一个房子没有一个窗子,因为是烧油取烟,有风的话对豆大的火苗影响太大,所以要是正式开始,门口还得挂个帘子。烟房靠着北面那面挨着墙砌了长长一个台子,台子上面一个挨着一个摆着三排稍小一些的瓷碗,约莫有一百多个,最东侧有四十多个大碗用三条木条捆好架在小碗上面,上面大碗的碗底中心对着下面小碗的碗心,上下两个碗之间约莫空出三四寸的距离,这样下面油碗点燃之后,上面的碗可以收集烟灰,这些就是吴正林半上午的成果。
这话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是有些难度的,首先木条捆碗要不偏不歪,这样才能保证大碗能把小碗全完罩住不会斜,同时还得注意高度,捆的高了油烟没飘到上面的碗里就四散了,捆的低了,影响收到的烟的质量,所以这种细致活叶静客是做不来的,只第一次歪歪扭扭的给吴正林示范了一次,之后就没再碰过了,她要是上手就不是帮忙了,妥妥的帮倒忙。
烟房靠着南墙是一排排的木架子,分了八层,有两米多高,每排木板上面摆着十多个小瓷盆,瓷盆里面光滑干净,买回来洗了三次在外面晾干才搬进来的,别看这些瓷盆不怎么显眼,真没少花叶静客的钱,因为上次姜枫对她的谆谆教诲,买碗和瓷盆的时候叶静客和那掌柜的你来我往真是讲来一通价,费了好半天口舌省下几百文叶静客心里还挺高兴,殊不知她一下子买这么多,其实能便宜更多,问了价格之后吴正林还在琢磨一个盆少给多少合适呢,叶静客先张了口,那老板人精似的,三两下就看出来她根本不会降价,等吴正林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叶静客已经谈妥了,吴正林也不好再反口,只能从掌柜的那多要几个碗。
木架每层的木板都是加厚的, 下层的瓷盆烧油之后,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油烟会附着到上方的木板上,到时候把油烟刮下收起来就算是取烟成功。烟房里南北摆设是两种不同的取烟方法,用木板收集烟灰的法子虽然省事但是效率不高,用碗收集烟灰效率高但是工序稍微复杂些,这两种方法叶静客都想试一下,看看到底一斤油最后能差多少。
吴正林坐在那边开始捆碗,叶静客把墙根处放着的一个个的袋子拿到桌子上,把最大的袋子打开,到处里面的灯心草,桌子靠近门口,光线很足,能看的清楚,淡黄色的灯芯草表面有些淡淡的细纹,拿在手里很轻软,有弹性,没有什么气味,这就是用来点点烟的,在烧墨繁琐的工序里头,每个步骤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墨锭的质量,同样的每个步骤如果下心思,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比如说这个小小的灯芯草,不过就是放在油里点燃烧烟用的,如果其中掺杂了一些药材,那么烧出来的烟灰就会大不相同,有些带着特殊的香味,有些制成墨之后甚至可以治病,其中的玄妙之处叶静客只窥得见一二,刚开始做叶静客不敢迈太大的步子,还是稳扎稳扎的来,等制墨进行的顺利之后,再慢慢研究和扩展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