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集思广益的研究这解决方案的同时,其他11个队伍几乎已经有半数开始动手制作设备的草图了,而剩下的另一半,也和赵一理这边的三人小组差不多,先是要从传统的除污手段外想办法,如果还是继续在传统的除污手段上做文章,那么只能算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创造了。
这种赛制,并没有预选赛、小组赛、出线赛这种情况,而是直接进行初选,然后进入决赛。
初选主要考验参赛小组对于污染物是如何处理的,这阶段的评选结果却是不公开的,初选只用一天的时间,等到了五天后的决赛上,就要考验参赛小组将理论从设计变成现实的设备来在真实的场景内检验了。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等到预定的时间结束的时候,现场的12支队伍全部示意完成了初步设计。
可是,等到组委会请来的专家对参赛队伍提交上来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的时候,却干净利落的直接剔除了6支队伍的继续比赛的资格,因为:
这几只队伍对于海洋污染的处理主旨,几乎如出一辙般的采用了大剂量的初代、二代化学消油剂,由于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化学消油剂初代、二代产品到了八十年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制造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因此这种方法看上去也颇有吸引力,只是,专家们一直认为目前的消油剂的组成成分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对于海洋生物而言不啻于另一场灾难,所以商议之后,毫不犹豫的将半数的参赛队伍取消了资格,但是这个决定是出于对于科技和民生的严谨态度,而不是对于参赛队伍本身的抨击,所以还是邀请他们在六天后在决赛当天前来观摩决赛,落选的参赛者欣然表示同意了。
此时,主持人——一身商务套裙装束的一个中年女士,用着一种饱满的热情,标准的商务语言通知剩下的六支队伍,希望各队伍在接下来的六天时间里,对入选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将实际的设备在后勤组的支持下设计并制造出来。
决赛日。
宝马博物馆门前,人头攒动,名车汇集,室外早早搭建的高台上,六支参赛队的面前每个队伍的前方,都放置着一个巨大的水箱,水箱中盛放着100升空运来的海水,然而为了真实的体现参赛作品的实际除污效果,在水箱中,海水表面之被分成了两层,第一层模拟了比较浅的海底,布置了一些大米草和红树,在红树下放置了一些贝类生物,而在更深一层的海底则放置了一些深海鱼类和其他生物。
赵一理心里是对自己有很强的的信心的,不过世界之大,天才众多,怎么也不可能让天下的好处只让少数的几个人独有,因此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赛的,就是想要通过参与这种级别的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自己想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科技帝国,这个目标太远大了,仅凭借这自己脑中的某一本《造物起源》是根本杯水车薪的,要想将里面的那些跨时代的猛料设计、制造出来,没有一个循序渐进、扎实的理工科基础是根本做不到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基础的累积外,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大量的实践和交流才能进步。
因此,赵一理来了。